你是否好奇,每一台智能设备背后隐藏的“骨骼”与“神经”是如何诞生的?今天带你揭秘支撑现代科技的隐形冠军——PCB(印制电路板)产业!
印制电路板(Printed Circuit Board,简称“PCB”),又称印制线路板、印刷电路板、印刷线路板,是在电路中起固定各种元器件,提供各项元器件之间的连接电路,由绝缘隔热、有一定强度的材质制作而成的板材。广义上讲:是在印刷电路板上搭载LSI、IC、晶体管、电阻、电容等电子部件,并通过焊接送到电气连通的成品。狭义上讲:是未安装元器件,只有布线电路图形的半成品板。
PCB产品种类丰富,按照基材的柔软性可以分为刚性板(R-PCB)、柔性板(FPC)、刚柔结合板;按照导电图的层数分,可分为单面板、双面板、多层板;另外,还有特殊产品分类,如高速高频板、高密度连接板(HDI)、封装基板等。

印制电路板制造行业的产业链较长,专用木浆纸、电子级玻璃纤维布、电解铜箔、覆铜板(CCL)和印制电路板(PCB)为一条产业链上紧密相连、唇齿相依的上下游产品。
从产业链环节来看,印制电路板(PCB)上游主要为铜箔、铜箔基板、玻纤布、树脂等原材料行业;中游为印制电路板(PCB)制造环节,是指通过蚀刻等工艺将覆铜板制作成PCB板的过程;下游主要为印制电路板(PCB)应用领域,包括通信、光电、消费电子、汽车、航空航天、军用、工业精密仪表等领域。

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通信、计算机等下游行业的高速发展为印制电路板(PCB)的快速发展和渗透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。自起步至今,中国印制电路板行业从“跟跑”到“并跑”,逐步突破“卡脖子”环节,整体来看,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:萌芽、成长、爆发以及产业升级期。

印制电路板(PCB)是电子产品的关键电子互联件,被誉为“电子产品之母”。工信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科技部等部门相继印发《基础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行动计划(2021-2023年)》《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(2021-2025)》《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》等政策规划,鼓励发展高性能、高频高速印制电路板,引导行业加强技术攻关、提升产品性能,以促进印制电路板(PCB)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
市场库存调整、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收尾,AI 应用加速,叠加 2023 年去库存与加息导致的缩量已过,PCB 将进入新增长周期。
2024 年全球 PCB 总产值 735.65 亿美元(同比+5.8%),预计 2029 年达 946.61 亿美元,2024-2029 年 CAGR 5.2%,全球产值将复兴。

市场数据显示,2025年全球PCB市场规模预计突破968亿美元,中国市场占比持续扩大,其中高端PCB国产化率已提升至60%以上,头部企业毛利率达35%-40%。细分领域中,PCB压合设备市场表现尤为突出,全球该领域市场规模虽不足10亿元人民币,但国内龙头企业在大陆市场占有率超80%,处于绝对主导地位。
从国内来看,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5-2030年中国印制电路板(PCB)行业发展趋势及预测报告》显示,2023年中国PCB市场规模达3632.57亿元,较上年减少3.80%,2024年约为4121.1亿元。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,2025年中国PCB市场将回暖,市场规模将达到4333.21亿元。

尽管前景广阔,PCB产业在向上突破的过程中也面临多重考验。
技术瓶颈与国产替代压力:在高端材料(如高频高速覆铜板)、先进设备(如垂直连续电镀机)和尖端工艺(如20层以上高多层板) 领域,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度仍然较高。尽管国产替代在加速,例如生益科技的高频高速覆铜板市场份额已提升至30%,但在最顶尖的领域仍需努力。
地缘政治与贸易摩擦:美国的关税政策和技术封锁加剧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。虽然企业通过东南亚设厂进行规避,但地缘政治冲突依然可能影响全球产能布局。例如,美国推动的“对等关税”对东南亚主要生产国也带来了潜在冲击。
成本与环保压力:上游原材料(如铜价)的波动持续挤压企业利润。同时,全球范围内的环保法规(如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)日趋严格,要求产业向绿色制造转型,这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的合规成本。

展望未来,PCB产业将继续围绕技术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深化发展。
高端化不可逆转:技术将向更高密度、更高速率、更先进封装的方向演进。HDI、封装基板等高端产品的占比将持续提升,应用领域也将扩展至6G通信、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。
绿色化成为必答题:环保合规不再是成本负担,而是核心竞争力。“零碳转型” 将成为行业共识,光伏工厂、循环回收技术以及易于拆解的可回收PCB设计将逐渐成为主流趋势。
智能化赋能产业升级: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将深度赋能PCB的设计、制造和检测全流程。AI辅助设计(AI-EDA)、数字孪生等技术将大幅缩短研发周期,实现高度定制化生产,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良率。
总体来看,PCB产业在AI、汽车电子等强大需求驱动下正迎来新一轮增长,但同时也面临着攻克技术难关、应对全球贸易局势和实现绿色发展的挑战。未来,那些能够在高端技术领域持续突破、并成功进行全球化运营布局的企业,将更有可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文章引用图文及数据均来自百度、前瞻经济学人、中商情报网、智研咨询、新浪财经、知乎、豆包IA等相关公开资料。